兩年半的基層工作和生活,總結起來,大致如下:
兩眼一睜,忙到熄燈——暈頭轉向。從早上上班開始就會有干不完的工作,下班的時候也經常會接到電話,詢問一些異常情況;
天天重復做一些簡單的工作——沒勁兒。除了收發貨還是收發貨,工作沒有什么新意;
誰都可以領導我、指揮我、數落我——失落。組長的上級有主管,有時經理會給安排任務,主管也會安排任務,客戶也會給安排一些工作,干不好就免不了一頓批評;
天天呆在低層次的圈子里——沒盼頭兒。有時候我們不禁捫心自問,跟基層的員工打交道,跟司機打交道,啥時候能得到提高?
以上幾句話不知各位是否認同?誠然,基層管理既無前途,又無實惠,有的只是一身臭汗和加不完的班、干不完的活,但正是這2年多的歷練,讓我完成了從懵懂而又青澀的實習生向倉庫主管角色的蛻變。
1角色認知
在擔任主管助理崗位的時候,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:為什么上司對我不滿意?為什么下屬對我有意見?做個基層管理者,咋就這么難啊?
其實,在單位里,無非有三類人,一類人是你的領導,一類人是你的下屬,還有一類人是你的同級,所以,你要準確判斷的也是這三類人。
對領導,你要判斷他的領導思路和戰略是什么,你的工作思路是否與他的一致,你要努力使你的工作思路與他的思路一致,要很好地把握他的領導方式,如果你沒有能力改變他,就必須努力去適應他的領導方式,讓他重視你的工作,這樣你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。
對下屬,你需準確判斷他的工作能力如何,性格氣質怎樣,他的處世為人和理想追求怎樣,對你的命令是否服從等等。你必須了解這些,你才能準確地為他們分配工作,對他們進行有效授權,才能知道他們是否能夠有效完成工作。比如,把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交給一個粗心的下屬,把一項緊急的工作交給一個拖拉的下屬,就屬于對下屬的能力判斷存在問題。
對同級,你要準確判斷他所負責工作與你的工作是一個什么關系,他的性格如何,他的為人處世等等。
如果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處理每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,在工作中就不會那么糾結了!
2 責任心
2007年7月初,耐不住寂寞的人們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了,而當我們真正開始操作后才發現,實際操作并沒有像模擬演練時的那樣簡單,收貨作業開始頻頻地出現問題,不但我們沒有人退縮,反而是在第一時間向上級進行匯報(如果問題在15分鐘內沒有解決,要繼續往更高的層次匯報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),那時我們每天都要召開會議,分享當天運作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對應的解決方法,后來,這個“每日問題匯總表”竟成了我們培訓新員工的教課書。
記得有一次,我們組的倉管員在5號庫收一車海運的袋裝幫寶適產品,卸貨完畢后發現貨物混批,混批的數量倒是不多,但我們已經認識到其中的嚴重性。
雖然那個司機忽悠我們說:“只要數量沒啥問題,你們就混放到里面得了,反正你們領導又看不見,”但是我們仍舊堅持著自己的原則,堅持著自己的那份責任心。毅然決然地帶著5、6庫的倉管員對卸下來的所有的貨物進行了翻盤,很終的結果是發貨方混批,我們這才松了口氣,總算可以安心地睡上一覺了。